八十年代,出国潮兴起,当潮流成为一种趋势,不再引起人们的关注时,我们开始收获留学生文学。许多杂志纷纷开辟海外亲历专栏,《北京人在纽约》、《曼哈顿的中国女人》、《我的财富在澳洲》等文学作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。影视传播媒介也为这股潮流推波助澜,《大撒把》、《北京人在纽约》、《上海人在东京》等影视作品都曾经引起轰动,它们满足了人们对异域的好奇心理,也显示了国人渴望了解世界的心理。而进入新的世纪,中国即将入世,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于我们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术语,网络文化悄然升温,为我们与国外进行对话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。对于许多人来说,出国留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。了解国外,不仅是猎奇心理驱使的结果,也是现实的需要。
当然,了解世界、认识自己,达到林语堂“两脚踏东西文化”的境界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留学可以分几个层次,一是走马观花,看到外国的新奇热闹。欣赏雄伟高大的哥特式教堂,品尝半生不熟的蔬菜沙拉,感受狂热怪诞的万圣节气氛,这是感性的国外,内容丰富,色彩斑斓。二是变看为想,透过现象看本质。通过对中西生活习惯、思想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比较,了解国外,也更好地了解中国。三是变想为用。透视中西精神的差异,进行价值判断,取彼之长,补己之短,真正地为我所用。这才真正达到了留学的目的。由看热闹到看门道,由学别人到完善自己,并非一朝一夕之功,其中的挫折与甘苦,当事人最有体会。
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,一些留学生已经把他们的自身体验化为语言文字,指引后来者。《空降在异国》系列丛书(包括《我与美国有个约会》、《我与日本有个约会》、《我与欧洲有个约会》共三本),就是通过中国青年留学生的眼,打量国外,通过那些留学生叙述所见所闻所遇所感,表现了中西文化碰撞中的留学生生活。同龄人写同龄人看,从而构成了一抹独特的留学风景线。这里既有一个个生动幽默的故事,又不乏理性分析的篇章。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,感受他们的迷茫和发现,打开了我们了解国外的一个窗口,为我们与外国人交往提供了参照。他们的挫折与成功,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影响,正因为其平凡、普通,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常态下的国外和常态下的留学生涯,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,才对我们普通人具有了参考价值。